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林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林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比杨树纯林腐殖质含量增加2.35%,土壤容重减少0.14g/cm3,相对湿度夏冬两季分别高4%和8%,饱和持水量增加17927.8kg/hm2。形成了提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配置使根系分布更均匀、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水分、养分。
作者
张文臣
孔繁轼
邢义才
机构地区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辽宁省建平县林业局
出处
《林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3期10-11,共2页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杨树
沙棘
宽带状混交
混交效应
分类号
S725.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65
1
雍文涛.
林业的集约经营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J]
.世界林业研究,1989,2(4).
被引量:10
2
梅秀艳,孟宪武,卢国珍,王世忠.
优良灌木树种的引种试验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9,33(3):75-77.
被引量:9
3
卢国珍,李洪波,步兆东,田福军,王世忠.
辽西半干旱区杏(枣)农复合模式的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04(5):16-19.
被引量:3
4
韩文忠,马兴华.
黑果腺肋花楸抗旱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04(6):12-13.
被引量:14
5
孙毅.
沙棘在沙地治理利用中的生态经济功能[J]
.沙棘,1993,6(1):36-38.
被引量:1
6
李全忠.
建平县人工沙棘林生长状况及其改土作用的研究[J]
.沙棘,1993,6(3):4-9.
被引量:4
7
步兆东,王占龙,田福军,薛文辉,李新.
辽西地区工程造林及系统控制管理[J]
.防护林科技,2005,18(1):44-47.
被引量:4
8
孙翠玲,唐国银,彭久联,刘祖芬.
大气污染地区火炬松幼林施肥效应[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4):420-424.
被引量:3
9
胡建忠.
山杨沙棘混交林生产力及改良土壤作用的评价[J]
.沙棘,1994,7(2):16-23.
被引量:5
10
吴钦孝,刘向东,汪有科,赵鸿雁,韩冰.
陕北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凋落及其动态研究初报[J]
.沙棘,1994,7(2):24-2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
1
赵润江,师卫华,赵辉.
榆溪苑植物景观规划[J]
.四川林勘设计,2008(4):40-42.
2
崔浪军,梁宗锁,韩蕊莲.
沙棘杨树混交林提高杨树生产力的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1):24-28.
被引量:13
3
马兴华,李树民,洪新.
辽西半干旱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Ⅲ)[J]
.辽宁林业科技,2014(6):1-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董旭,赵串串,辛文荣,张凤臣,杨晓阳.
海东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生态效应对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96-198.
被引量:4
2
赵串串,董旭,辛文荣,王湜,杨乔媚.
青海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5):26-29.
被引量:9
3
尹艾萍,付玉嫔,祁荣频,杨卫,吴涛,徐亮.
磷胁迫和不同栽植方式下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变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5):53-58.
被引量:11
4
董旭.
青海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J]
.林业资源管理,2011(4):71-75.
被引量:3
5
董旭.
青海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文效应[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30(4):18-21.
被引量:2
6
李金花.
黄土丘陵区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效应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8-9.
被引量:1
7
孙永军.
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253-253.
被引量:1
8
梁群,张国林.
沙棘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4,55(3):20-21.
9
张鹏,何梦雅,张宇,王晓伟.
温度与浸种处理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6):130-133.
被引量:16
10
张文臣,李树民,洪新.
新时期辽西地区应用性林业科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Ⅰ)[J]
.辽宁林业科技,2016(5):45-51.
被引量:1
1
高大鹏,王世忠.
辽西地区油松柠条混交林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02(5):7-8.
被引量:4
2
慕长龙,王义弘,李茹秀.
立地条件对落叶松和水曲柳带状混交效应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24(5):31-36.
被引量:8
3
杨艳波,刘艳艳.
大兴安岭岭南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技术的探讨[J]
.林业科技情报,2005,37(2):1-2.
被引量:2
4
王义弘,柴一新,慕长龙.
水曲柳的生态学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22(1):1-6.
被引量:32
5
王世忠,郭浩.
油松刺槐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2000(3):6-8.
被引量:5
6
王学江.
薪炭林草灌混交配置效益分析[J]
.农村能源,1995(1):19-20.
7
吕义,王炳华,刘秀春.
中微量元素对‘苹果梨’产量、品质及营养生长的影响[J]
.北方果树,2011(3):5-7.
被引量:3
8
周玮,周运超,叶立鹏.
种植密度及土壤养分对马尾松苗木根系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11):18-22.
被引量:10
9
俞白楠.
营造混交林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
.林业科技通讯,2001(8):5-7.
被引量:5
10
苏宜洲.
闽南沿海贫瘠山地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效应的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2,29(3):8-10.
被引量:8
林业科技通讯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