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与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 被引量:1

Self-Verification of Modernity and the Basis of Criteria in Critical Theori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无疑是近二十多年来西方思想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指的是把西方现代社会历史以“现代性”为中心概念加以主题化的反思批判。所谓哲学探究,对现代性而言,即是“自我理解”、“自我确证”的问题,为现代性确立既不同于古典也不同于神学的规范。哈贝马斯对现代性规范根基的建设性重建,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The contention of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has been undoubtedly a heated topic in the Western ideological circle in more than 20 year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modernity refers to the reflective criticism centered on the concept of "modernity" in modern Western society and history. As to modernity, the so-called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is the issue of "self-understanding" and "self-verification, " establishing the criteria for modernity as different from either classical theories or theology. What is worth our special observation is Habermas" construc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basis of criteria in modernity.
作者 陈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50,共10页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哲学 批判理论 规范基础 交往理性 modernity, subjective philosophy, critical theories, the basis of criteria, communication rational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9

  • 1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被引量:79
  • 2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 3《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143页,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 4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 被引量:1
  • 5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28. 被引量:10
  • 6康德,盛志德.什么是启蒙?[J].世界哲学,1991(4):3-6. 被引量:32
  • 7卡西勒 顾伟铭等译.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5、10. 被引量:23
  • 8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被引量:28
  • 9贝斯特 凯尔纳.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局,1999.. 被引量:12
  • 1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4)[M].北京:商务印书馆.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4

  • 1L.维尔德,李文阁.马克思的人类本质概念及其激进的批评者[J].世界哲学,2002(1):27-41. 被引量:5
  • 2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63. 被引量:13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被引量:3112
  • 4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被引量:20
  • 5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67-68,88-90页. 被引量:46
  • 6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72. 被引量:3
  • 7海德格尔.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374. 被引量:1
  • 8笔者不同意将哲学审美化或神秘化,哲学言述方式的思辨特征使之与宗教的启示话语、艺术的诗性表达区别开来.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消解只表明实践哲学对西方哲学于在者(beings)向度构建对象性形而上学自我意识实体的不满,而并不意味着对人的现实生存不能进行存在论的普遍性思维.在这个意义上我相信,哲学的言述方式只能是思辨的,表现在"本体论承诺"意义上的问-答模式中. 被引量:1
  • 9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在思辩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3页. 被引量:1
  • 10海氏关于人类存在的独特性的运思当然极为深奥,但我们还是能够把握其基本脉络:通过对存在的"思",人们的生存呈现为一种反思性自觉状态,而这种状态只有在语言中(因而在理解中才有可能,"语言是存在之家".这里的语言是思想者与诗人的言说,通过他们,人类存在的"敞开状态"(真理、澄明)才得以实现(完成).由于这样一种言说机制,人类存在才成其为一种反思性的自觉生存,而这即是实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928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