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视传媒与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性教育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电视传媒作为一种表意性很强的符号系统,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大多数家庭和幼儿园尚未关注到儿童早期的性教育问题,电视传媒就成为儿童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电视传媒塑造着儿童的性观念,对儿童学习性的社会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改变传统观念,及早对儿童进行适度、健康的性教育是家庭和学校的当务之急;创作一些面向儿童性教育的电视产品也不失为一项有益的尝试。
作者
刘畅
机构地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09,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电视传媒
儿童
性知识
性观念
社会化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2
1
戴维·波谱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6.
被引量:6
2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213-245.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
54
1
吴军民.
澳门边缘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教育干预[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5):19-25.
被引量:8
2
高长江.
文化时代与文化自觉[J]
.长白学刊,2001(4):91-94.
3
扈海鹂.
关于阶层文化与农民问题的思考[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5):65-70.
被引量:2
4
程倩.
道德存在的发现及对启蒙的呼唤[J]
.教学与研究,2004(9):13-19.
被引量:1
5
李永康.
论危机状态下政府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6):60-62.
被引量:10
6
张才国.
西欧社会党主要理论创新之解析[J]
.理论与改革,2004(6):25-27.
7
朱银端.
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教学与研究,2004(11):34-38.
被引量:24
8
田广文.
新潮成长小说的流变及其精神特征[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94.
被引量:3
9
杨百成.
社会环境与信仰[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5-59.
被引量:5
10
范蓉.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刍议[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70-73.
同被引文献
47
1
徐瑞萍.
试论网络空间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探求,2005(2):76-78.
被引量:7
2
谢晓蔚.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社会化条件及新特点[J]
.江西社会科学,1999,19(6):92-97.
被引量:5
3
卜卫.
当代青少年的必修课——提高媒介信息素养[J]
.百科知识,1999,0(3):41-42.
被引量:12
4
刘志梅.
浅谈幼儿性教育[J]
.学前教育研究,1999(6):49-49.
被引量:12
5
关颖.
关注未成年人、家庭及其城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
.青年研究,2004(8):7-10.
被引量:12
6
陈昌凤.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J]
.电视研究,2004(8):30-32.
被引量:19
7
李望舒.
OICQ现象对青少年内心世界及行为方式的影响[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4):95-97.
被引量:3
8
周宪.
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J]
.社会学研究,2004(5):58-66.
被引量:55
9
许惠英.
五个国家中学生价值观的比较和分析[J]
.青年研究,2004(10):42-48.
被引量:6
10
邓凌.
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J]
.青年研究,2004(11):38-42.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4
1
华红琴.
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生活方式 双重机制、多元化和性[J]
.社会,2007,27(2):147-158.
被引量:23
2
周燕,余文蕙.
近十五年国内大众传媒影响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57-60.
被引量:7
3
左志宏,葛斌,席居哲.
上海市幼儿媒介接触现状调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29-32.
被引量:4
4
刘丽云.
幼儿“性游戏”的理论探究及对策分析[J]
.少年儿童研究,2009,0(7X):26-29.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程肇基.
生活体验与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J]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5):14-19.
被引量:8
2
王仕勇.
从网络游戏成瘾看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49-151.
被引量:13
3
李梦影,耿柳娜.
网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J]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3):100-104.
被引量:2
4
李凤兰.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对武汉地区四所部属高校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7-91.
被引量:21
5
左志宏,葛斌,席居哲.
上海市幼儿媒介接触现状调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29-32.
被引量:4
6
何芳.
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及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9(2):30-34.
被引量:2
7
徐家连.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7):8-10.
8
闫超栋.
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少年生活方式探析[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4):8-10.
被引量:10
9
左志宏,席居哲,李冰清.
电视、书刊对儿童创造性想象影响的比较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0(12):41-44.
10
王宇航,梁凯音.
90后大学生网络表达特点与高校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112-119.
被引量:11
1
张灵芝.
利用电视传媒的普及促进小学生音乐素质提高的研究(节选)[J]
.儿童音乐,2004,0(10):34-37.
2
郑可菜.
从“百家讲坛”到“三尺讲台”——由易中天说史看课堂教学语言[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6(11):25-25.
被引量:2
3
微言[J]
.第二课堂(A),2007(6):128-128.
4
邹莉.
电视传媒与语文教育新领域[J]
.职业教育研究,2006(7):118-119.
5
欧岳山.
湖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
.体育世界,2008(11):110-113.
被引量:2
6
刘都.
浅谈历史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
.青春岁月,2014,0(21):215-215.
被引量:1
7
董升.
电视传媒的道德意识和文化内涵[J]
.新西部(理论版),2009(11):145-145.
8
李晓瑞.
电视传媒对儿童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04(8):52-52.
被引量:4
9
卢青梅.
从现今历史剧的热播谈历史教学的创新[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8(9):55-56.
10
尚爱兰.
扫一扫电视的缝隙[J]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2002(32):58-59.
教育探索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