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濒临灭绝的中国红系冀南黄牛的颗粒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了体细胞克隆研究.共操作卵母细胞211枚,去核166枚(79%),构建重构胚112枚(67.4%),其中分裂的重构胚为94枚(83%),第7天发育成囊胚数为48枚(43%).共移植荷斯坦奶牛受体6头,妊娠2头(33%),其中1头流产,另1头产出一头健康牛犊.比较了不同融合液(甘露醇和Zimmerman融合液)对克隆胚胎融合率和囊胚发育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活方法(钙离子载体(A23187)+6-DMAP和放线菌酮+CB)对克隆胚胎囊胚发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ⅰ)在电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时间为10ms,脉冲次数为2的条件下,克隆胚胎在甘露醇融合液中的电融合率比在Zimmerman融合液中的电融合率高(71%vs61%,P<0.05),且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36%vs39%,P>0.05);(ⅱ)以钙离子载体(A23187)+6-DMAP激活组与放线菌酮+CB激活组处理的克隆胚胎囊胚发育率无明显差别(42%vs46%,P>0.05).依据牛的28个微卫星位点对供体牛、克隆牛和代孕母牛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牛与供体牛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而与代孕母牛在遗传上无任何相关.目前,该克隆冀南黄牛已经产犊,克隆冀南黄牛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与正常冀南牛犊相符,所产牛犊的生长发育正常.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763-2768,共6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1AA21309l,2002AA2061l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30001)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