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典”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Speech in the Context of SA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各种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基于“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中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作者
李二占
机构地区
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处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JOURNAL OF SHENGLI OILFIELD
关键词
“非典”
语用意义
经验现实主义
统一语用观
汉语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4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4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Marmaridou Sophia S A.Pragmatic Meaning and Cognition,2000.
被引量:2
2
王寅.
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2003,26(1):2-12.
被引量:89
3
Lakoff,George;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1999.
被引量:4
4
Lakoff George.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1987.
被引量:1
5
赵艳芳著..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22.
6
耶夫·维索尔伦;钱冠连;霍永寿.语用学诠释,2003.
被引量:2
7
钱冠连著..汉语文化语用学 人文网络言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03.
8
于国栋.
Marmaridou《语用意义与认知》评介[J]
.现代外语,2001,24(4):433-440.
被引量:3
9
Sperber Dan,Deidre 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95.
被引量:6
10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200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4
1
赵彦春.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
.现代外语,1999,22(3):276-295.
被引量:644
2
钱冠连.
哲学轨道上的语言研究[J]
.外国语,1999,22(6):9-16.
被引量:34
3
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
.现代外语,1998,21(3):95-109.
被引量:579
4
钱冠连.
语用学的哲学渊源[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6):4-7.
被引量:44
5
杜文礼.
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
.外国语文,1996,21(1):60-65.
被引量:119
6
《现代外语》1991年总目录[J]
.现代外语,1991,14(4):69-70.
被引量:1
7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总目录[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3(4):78-79.
被引量:6
8
《外国语》1991年1—6期总目录[J]
.外国语,1991,14(6):81-82.
被引量:2
9
许国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3):2-10.
被引量:249
10
王寅.
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4):39-43.
被引量:106
共引文献
143
1
刘明欣.
语言象似性视域下翻译研究——以《诗经》英译为例[J]
.现代英语,2020(16):63-65.
被引量:1
2
杨景煜.
从皮尔斯的符号学象似性理论分析广告语言的语用特点[J]
.汉字文化,2022(3):29-31.
被引量:1
3
屈春芳.
同源宾语构式的生存性及其修饰语的语义功能[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7.
被引量:1
4
宋艳.
英语词汇的象似性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1):169-171.
被引量:2
5
曹佳.
论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象似性[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11-13.
被引量:4
6
贾超琴.
标记象似性浅议[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66-68.
被引量:2
7
万文龙.
《非诚勿扰Ⅱ》中“冯氏幽默”的关联解读[J]
.作家,2011(22):223-224.
8
张迈曾.
语境与语篇中语境之争(英文)[J]
.南开语言学刊,2003(1):88-98.
被引量:1
9
艾恺.
当前西方史学界研究中国地方史的趋势[J]
.历史研究,1983(4):67-71.
被引量:3
10
张颖.
从认知角度看回应交际与行为类别[J]
.江苏社会科学,2008(S1):257-261.
1
李二占.
“非典”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47-149.
2
吴莉.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哲学思考[J]
.学术交流,2006(12):138-140.
被引量:2
3
周萍.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探微[J]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56-158.
被引量:1
4
陈维振.
有关范畴本质的认识——从“客观主义”到“经验现实主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8-14.
被引量:38
5
蓝纯.
认知语言学:背景与现状[J]
.外语研究,2001,18(3):14-20.
被引量:66
6
秦晓雷,薛丰艳.
语言模糊性的经验现实主义阐释[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6-119.
被引量:2
7
徐世红.
汉英语言运思差异的认知识解[J]
.山东外语教学,2009(6):9-13.
被引量:2
8
王映哲,林直子,兰卉.
文化的理解对提高初级日语听说能力的促进[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9):111-112.
9
段晓芳.
Dirk Geeraerts《认知语言学:基础读物》述评[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214-217.
10
赵小军.
对认知语言学的两点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89-89.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