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文学主体论的学术反思 被引量:2

Academic Self-examination of Literary Subjectivit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学主体论虽然客观上对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决定论形成了冲击,但从学术上反思,它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从主、客体辩证关系看,创作主体只有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才可能成为主体,但主体能动性也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或荧的规律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对象主体"的提法和"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的区分都是不确切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性也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只有建立人性的历史观,才谈得上解释人的主体性。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主体论基本上是从原子式的人出发的,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呼唤人道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人道主义不是医治社会百病的灵丹妙药,离开根本问题去抽象地谈论"人类之爱"更是苍白无力的。人道主义的范型结构以一种普遍的人的本质为基本前提,是"性本善"的主体经验主义,其实主体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物。在肯定人道主义反封建精神的同时,需要批判其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 In the 1980s literary subjectivity gave a strike on the philistinism sociology and mechanic determinism , but there still existed many problems in academic learning. Man is the main body of practice and history and of course human nature remains neither abstract nor unchangeable. That literary subjectivity in the 1980s called for humanitarianism is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rationality, but abstract ' human love' does not exist. In fact subjectivity is some kind of ideology.
作者 王纪人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147,共6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文学主体论 缺陷 反思 literary subjectivity limitation self-examin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黑格尔 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被引量:149
  • 2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A].文学批评理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3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71
  • 4.庄子[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被引量:9
  • 5.孟子[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被引量:19
  • 6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81
  • 7.论语[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被引量:17
  • 8卡西尔 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 被引量:426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t人民出版社,1972.32,17,40,35,72,49,25. 被引量:339
  • 10凯蒂·索珀.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1388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