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沙棘》
1993年第4期24-31,共8页
Hippophae
同被引文献52
-
1句富保.沙棘结果与气象因素的关系[J].山西林业,2001(5):23-23. 被引量:2
-
2黄铨,佟金权.中国沙棘的表型结构与种群变异[J].林业科学研究,1993,6(2):175-182. 被引量:29
-
3张志翔.中国沙棘插条生根解剖学特征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4(2):26-26. 被引量:10
-
4李云章,慈忠玲,严磊,刘晓雷.沙棘繁殖方法和技术[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4,16(1):59-63. 被引量:6
-
5廉永善,陈学林.论沙棘植物生物学研究与沙棘引种育种[J].沙棘,1994,7(1):13-16. 被引量:21
-
6连雪斌.ABT生根粉在沙棘旱地硬枝扦插育苗中作用的初步研究[J].沙棘,1994,7(1):28-31. 被引量:3
-
7班振国,朱艳洁,张彦敏,王利军,崔晓云.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27(B12):75-75. 被引量:6
-
8晋坤贞,殷红.沙棘扦插育苗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98-101. 被引量:5
-
9孔明旭.青海海东浅山沙棘造林技术[J].沙棘,1995,8(3):22-24. 被引量:3
-
10赵汉章.沙棘种源果实性状稳定性研究[J].沙棘,1995,8(4):7-1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8
-
1柳晔.沙棘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229-229. 被引量:3
-
2张耀,王彦裕,吴天平,胡彩娥.不同起源大果沙棘人工林的生长和克隆繁殖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97-99. 被引量:2
-
3王怀智.沙棘育苗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11,13(7):74-75. 被引量:1
-
4王洪江,张洪伟,刘丽娜,李文杰,张连翔.我国沙棘良种选育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3,11(1):7-10. 被引量:7
-
5王根厚.沙棘育苗及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6(6):98-99. 被引量:5
-
6姜准,刘丹一,陈贝贝,高海银,刘春红,张增悦,邹旭,李根前.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J].林业科学,2017,53(10):29-39. 被引量:8
-
7王凯,程平,玛纳甫·赛依提,张森,安玉光,李宏.天山北坡前山带区域中国沙棘造林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2023,60(2):368-377. 被引量:4
-
8赵鑫丹,张东为,戈素芬,李前,阮成江.沙棘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及变异分析[J].种子,2023,42(9):105-112. 被引量:3
-
1佟金权.中国沙棘种群种子性状稳定性研究初报[J].沙棘,1996,9(3):12-14. 被引量:6
-
2郭晶山,陈世礼.中国沙棘嫩枝扦插容器育苗技术研究[J].沙棘,1997,10(3):14-19. 被引量:3
-
3黄铨,佟金权.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J].沙棘,1992,5(2):18-21. 被引量:4
-
4黄铨.中国沙棘的育种目标与基本育种策略[J].沙棘,1991(4):22-24. 被引量:4
-
5姜平,陈溥言,蔡宝祥,程端仪.从鹌鹑分离的一株新城疫病毒的性状研究[J].畜牧与兽医,1990,22(1):9-10. 被引量:5
-
6郭树民,刘宽根,陈友春.梨形2号甜橙经济性状研究[J].四川果树科技,1989,17(2):37-39.
-
7赵汉章.中国沙棘遗传改良研究的进展[J].沙棘,1996,9(3):1-4. 被引量:7
-
8陈江南,张虎林.中国沙棘性状间相关关系初步分析[J].沙棘,1991(3):34-35.
-
9王保国.中国沙棘目标育种性状选择的探讨[J].沙棘,1993,6(2):10-11.
-
10孟丽,王均明,冯振莹,张顺英.不同生态型中国沙棘的引种育苗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1994(9):36-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