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
被引量:
2
On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Concep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要从哲学观的角度确立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依据这一原则 ,就要从实质的意义上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论取向与时代意义。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主要是把握当代哲学的理论意蕴 ,在此理解框架内来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理论的实质。
作者
陆杰荣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41-44,共4页
Changbai Journal
关键词
哲学观
马克思哲学观
当代意蕴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1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海德格尔.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92.
被引量:16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8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4
4
马克思著,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71
1
陆杰荣.
论“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J]
.学习与探索,2004(4):15-19.
被引量:4
2
宋文新.
技术异化及思维方式变革——兼评海德格尔的技术拯救之道[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7):46-49.
被引量:5
3
高长江.
全球化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J]
.长白学刊,2002(4):4-8.
4
迟艳杰.
教学意味着"生活"[J]
.教育研究,2004,25(11):31-34.
被引量:53
5
张松.
论“无待”与“因是”的存在论—形而上学基础——人类自由本质及其现实具体化之可能性视野下的庄子思想[J]
.东岳论丛,2005,26(2):128-135.
6
鲍克伟.
试论海德格尔的人道主义思想[J]
.广西社会科学,2005(6):33-35.
7
张松.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与实践性问题[J]
.理论学刊,2005(9):21-26.
被引量:1
8
郝亿春.
伦理学的基础与善的原则——从休谟、康德到布伦塔诺[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5):110-119.
被引量:3
9
何兵.
科学与人的此在——从库恩和海德格尔的科学观变革来看[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55-58.
被引量:2
10
代金平,曾维伦.
论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与真理观[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4.
同被引文献
49
1
李荣海.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从“同中有异”向“异中求同”的转化[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1):15-20.
被引量:2
2
俞吾金.
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1-8.
被引量:17
3
罗志发.
“伯乜观”:万物生成的独特阐释——《布洛陀经诗》的性别哲学研究之一[J]
.广西民族研究,2007(2):104-108.
被引量:10
4
魏建华.
作为生存方式的哲学——论杜威的哲学概念[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5):37-42.
被引量:1
5
邵华.
马克思与实践智慧[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65(3):85-93.
被引量:5
6
王红.
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壮族布洛陀经诗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13(2):80-86.
被引量:1
7
邓安庆.
从启蒙倒退到神话之后的生存哲学——论谢林中后期哲学的伦理思想[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47-54.
被引量:2
8
颜军.
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的哲学意蕴[J]
.理论学刊,2014(5):63-68.
被引量:18
9
杨耕.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53(2):5-25.
被引量:55
10
谢龙新.
“非男非女”:间性文化与感性复归[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3):72-7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郝立新,张伟.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83-90.
2
董明明.
《布洛陀经诗》中的壮族生存哲学观[J]
.民族艺林,2018(4):43-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黄振中.
红水河流域的民间故事与壮民族心理生成探析[J]
.文学教育,2019,0(22):144-145.
2
刘建琼.
壮族麽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百色学院学报,2022,35(6):12-20.
被引量:1
1
李小虎.
孔子“学而知之”思想的理论意蕴[J]
.红河学院学报,2009,7(4):34-36.
2
许恒兵.
重新理解“偶然性”——基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路[J]
.长白学刊,2011(4):33-37.
被引量:2
3
尹训红.
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刍议[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74-76.
4
杨涯人,解保军.
中庸辩证法思想新探[J]
.求是学刊,1998,25(4):30-34.
被引量:2
5
刘毓临.
最佳适度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原则[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6(1):21-27.
被引量:2
6
倪志安,钟连超.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理论意蕴和理论诉求[J]
.探索,2007(3):163-167.
被引量:1
7
张怀承,贺韧.
简析天人合德的理论意蕴[J]
.伦理学研究,2004(6):46-50.
被引量:8
8
李佑新.
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J]
.哲学研究,2007(12):12-17.
被引量:17
9
杨国荣.
《齐物论》释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3):1-25.
被引量:18
10
武二虎.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方法论”的理解[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2):7-10.
被引量:1
长白学刊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