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
被引量: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30年前,费孝通先生发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在全国引起广泛社会影响,发展小城镇也一度成为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随后中国选择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但实践中却出现追求大城市扩张的偏向,农村的衰落和空心化成为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30年后的今天,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
作者
李培林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小城镇
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83
同被引文献
476
引证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322
参考文献
9
1
杉山武彦.
战后日本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
.日本研究,2008(3):13-16.
被引量:3
2
赵新平,周一星.
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理论研究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2002(2):132-138.
被引量:234
3
李培林.
让农民的住宅进入市场[J]
.中国经贸导刊,2010(13):8-9.
被引量:2
4
杨伟民.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四个关键问题[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1(2):17-25.
被引量:8
5
曾国安,胡晶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J]
.山东社会科学,2008(10):47-53.
被引量:41
6
李培林.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2(1):168-179.
被引量:684
7
李培林.
城市化与我国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2(5):38-46.
被引量:35
8
田雪原.
人口城市化驱动消费需求效应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0(2):1-7.
被引量:29
9
李克强.
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
.行政管理改革,2012(11):4-10.
被引量:370
二级参考文献
62
1
于晓明.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几个问题的思索[J]
.城市问题,1999(5):12-16.
被引量:20
2
项飚.
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8(6):56-64.
被引量:95
3
贾绍风.
人口城镇化不是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J]
.人文地理,1998,13(2):28-32.
被引量:13
4
李汉林.
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
.社会学研究,1993(5):23-32.
被引量:138
5
辜胜阻.
二元城镇化战略及对策[J]
.人口研究,1991,15(5):7-12.
被引量:25
6
郭凡生,王伟.
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益——对我国现行城市建设方针的反思[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8(3):10-17.
被引量:5
7
周一星.
中国城市工业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J]
.经济研究,1988,23(5):74-79.
被引量:39
8
罗茂初.
对我国发展小城镇政策的追溯和评价[J]
.人口研究,1988,12(1):12-18.
被引量:3
9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J]
.社会学研究,1997(1):58-69.
被引量:220
10
孟晓晨.
中国城市化的“双轨归一”道路[J]
.城市问题,1990(1):12-15.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383
1
刘怡然,刘娜娜(校译).
匮乏阈限内的政府默许:个体弈争模式——以A市B区L庄城中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9(2):57-113.
2
王瑜.
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概念框架、测量评价与研究展望[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15(3):111-118.
被引量:4
3
段成荣,黄凡,毕忠鹏.
关于各民族共同走向人口现代化的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117-127.
被引量:12
4
林峥.
未完成的现代性:“五条人”与珠三角城中村美学[J]
.现代中文学刊,2024(2):101-111.
被引量:1
5
王亚星,杨安华,杜焱强.
空间再造能促进农村环境善治吗?——基于苏北W村的个案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21(1):114-121.
被引量:9
6
臧其胜.
实践智慧、情境约束与乡村振兴:基于苏南D村的考察[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2):113-136.
7
齐秀琳.
后增长时代中的城市:收缩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0(1):81-87.
8
魏万青.
资源投入与风险分流:竞争力建设与城市住房制度的发展逻辑[J]
.社会科学家,2023(12):15-22.
9
李燕,王三山.
青海省城镇化建设必要性及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J]
.青藏高原论坛,2022,10(1):67-72.
10
关海长.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人口流动研究[J]
.农业经济,2020,0(2):86-8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76
1
田毅鹏,闫西安.
过疏化村落社会联结崩坏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的影响——基于T县过疏化村落的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21(7):57-66.
被引量:10
2
王颖.
城市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社会学研究,2000(1):65-75.
被引量:42
3
郑杭生,黄家亮.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1-8.
被引量:212
4
李强,胡宝荣.
去乱求治:我国历代社会管理的共同使命[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9-15.
被引量:1
5
李友梅,童潇.
关于中国社会学及其成长的一些体会——访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李友梅教授[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24-27.
被引量:3
6
赵增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6(2):16-25.
被引量:4
7
费孝通.
我们要对时代变化作出积极有效的反映[J]
.社会,2000,20(7):4-6.
被引量:31
8
费孝通.
我看到的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J]
.浙江社会科学,1998(4):4-7.
被引量:53
9
戴炳源,万安培.
乔根森的二元经济理论[J]
.经济体制改革,1998(S2):23-26.
被引量:2
10
费孝通.
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93(1):3-13.
被引量:81
引证文献
33
1
李怀.
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与理论自觉[J]
.山东社会科学,2013(11):46-53.
被引量:1
2
熊凤水.
漂隔型农民工三栖模式研究——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J]
.兰州学刊,2014(5):122-127.
被引量:4
3
田鹏.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基于豫北地区的实证调查[J]
.学习论坛,2019,35(1):73-80.
被引量:10
4
曹志刚.
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迁移意愿[J]
.广东社会科学,2014(5):217-223.
被引量:10
5
曹志刚.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的梯度转移[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6):32-36.
被引量:4
6
江立华,谷玉良.
近郊农村居民户籍制度改革与市民化路径探索[J]
.学习与实践,2015(1):85-93.
被引量:7
7
潘永昕,高麟睿.
甘肃省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
.甘肃社会科学,2015(3):173-177.
被引量:4
8
唐丽萍,梁丽.
适用与限度:我国就地城镇化研究[J]
.求实,2015(7):63-69.
被引量:15
9
向春玲.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理论探索[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5):1-5.
10
江立华,王斌.
农村社区的“二次空心化”问题探析——以武汉市D村的新村建设为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5):84-8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22
1
余青鹤,龙裕元.
广西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SWOT分析[J]
.运动精品,2019,0(12):66-67.
被引量:1
2
贾乃佳.
产业融合视域下体育小镇的多元发展路径[J]
.体育视野,2021(24):28-30.
3
武舜臣,刘合光.
农村人地关系变动视角的城镇化模式分类与农地规模经营路径选择[J]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72-78.
4
蔡欣磊,范从来,林键.
区域一体化扩容能否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长三角实践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21(2):84-99.
被引量:18
5
洪银兴,杨玉珍,王荣.
城镇化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市民化[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1):4-16.
被引量:45
6
姬晓雅,乔家君,夏兴,刘齐,张楠.
豫东地区专业村人-地-业时空耦合状态与动态特征[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4(1):1-14.
7
吴俊伯,罗震东,钱俭.
互联网时代人的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淘宝村精英个体生命历程的实证[J]
.上海城市规划,2021(2):1-7.
被引量:6
8
谭红娟,李美云,郭佩文.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农民工留城意愿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5):143-146.
被引量:1
9
孙振帮,闫治安,王艺璇.
乡镇留守居民的绿色公共空间体力活动需求评价——以山东省泰安市东疏镇为例[J]
.风景园林,2023,30(S02):82-87.
被引量:1
10
刘子兰,李晨,刘辉.
城镇化对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22(2):47-72.
1
李金来.
我国城市化应走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道路[J]
.城市问题,1990(2):32-35.
被引量:5
2
南云.
明处太喧嚣,聪明的中国选择置身于“暗处”——读《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J]
.法人,2013(5):95-95.
3
周春发,朱海龙.
老年人住房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J]
.人口与经济,2008(2):45-49.
被引量:7
4
赵韩强.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人口学刊,2001,23(5):34-37.
被引量:10
5
曾群华,肖凌峰.
长株潭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
.中国名城,2016,0(3):35-40.
被引量:2
6
六六.
在中国选择做家庭妇女是不合适滴[J]
.祝你幸福(午后),2011(2):47-47.
7
叶心瑜.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J]
.青海社会科学,1991(3):9-16.
8
张祯,闫艳林.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全国商情,2005(11):69-71.
9
卜英明.
建设小城镇,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J]
.人口研究,1994,18(4):51-52.
被引量:1
10
赵瑞政.
我国城镇化与社区建设新探[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2):30-32.
甘肃社会科学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