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唆犯不是共犯人中的独立种类
被引量:
2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共同犯罪的概念,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六条分别对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作了规定。据此,法学界不少同志认为,我国刑法对共犯人采取了四分法,即将共犯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这样。
作者
张明楷
出处
《法学研究》
1986年第3期42-44,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w
关键词
教唆犯
主犯
同案犯
从犯
帮助犯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1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86
同被引文献
231
1
朱慧灵.
教唆犯的重新定位及立法完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141-142.
被引量:1
2
赵秉志,魏东.
论教唆犯的未遂──兼议新刑法第29条第2款[J]
.法学家,1999(3):28-39.
被引量:19
3
梁根林.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J]
.中外法学,1999,11(3):1-13.
被引量:36
4
马克昌.
共同犯罪与身份[J]
.法学研究,1986,8(5):20-25.
被引量:22
5
陈忠槐.
略论胁从犯[J]
.法学研究,1986,8(5):26-29.
被引量:6
6
陈兴良.
论我国刑法中的片面共犯[J]
.法学研究,1985,7(1):49-51.
被引量:16
7
吴情树,闫铁恒.
对教唆犯的反思与定位[J]
.政法论丛,1999(6):8-11.
被引量:11
8
杨兴培.
论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依据与立法完善[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5):53-57.
被引量:22
9
张明楷.
关于共犯人分类刑事立法的再思考[J]
.中国法学,1993(1):96-101.
被引量:9
10
陈兴良.
论共同犯罪的性质与构成[J]
.社会科学战线,1991(2):102-10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2
1
朱慧灵.
教唆犯的重新定位及立法完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141-142.
被引量:1
2
马克昌.
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16-23.
被引量:60
3
何荣功.
论“放风”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J]
.政治与法律,2004(5):109-113.
被引量:3
4
何荣功.
共犯的分类与解释论纲[J]
.法学评论,2005,23(3):34-40.
被引量:16
5
吕晓伟.
论教唆犯未完成形态的认定[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36-41.
被引量:1
6
康军.
教唆犯基本争议问题辨析[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63-65.
7
何荣功.
论实行行为的概念构造与机能[J]
.当代法学,2008,22(2):32-40.
被引量:10
8
李凤梅.
教唆行为:共犯行为抑或实行行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1):26-32.
被引量:12
9
阎二鹏.
扩张正犯概念体系的建构--兼评对限制正犯概念的反思性检讨[J]
.中国法学,2009(3):115-127.
被引量:38
10
杨开江,袁建伟.
论实行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98-102.
二级引证文献
186
1
邓毅丞.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排他性要件:理论勘误与功能重塑[J]
.政治与法律,2022(7):132-148.
被引量:7
2
张明楷.
协助组织卖淫罪的重要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3-22.
被引量:8
3
童云峰.
我国犯罪参与体系的教义学解构[J]
.刑事法评论,2021(1):261-288.
被引量:1
4
袁国何.
组织犯的教义学考察[J]
.刑事法评论,2019(1):247-268.
5
马卫军.
实行行为的概念和意义[J]
.刑事法评论,2019(1):93-125.
6
马荣春,骆飞.
共犯论的教义学追认:被忽略的三种共同犯罪[J]
.中国监狱学刊,2022,37(1):49-60.
被引量:1
7
张博洋,张汝铮.
论中立帮助行为可罚的归因实质[J]
.理论观察,2023(3):114-118.
8
徐颖.
间接正犯存在必要性之证成及其新构造[J]
.刑法论丛,2021(4):378-405.
9
刘明祥.
再论我国刑法采取的犯罪参与体系[J]
.法学评论,2021,39(4):83-97.
被引量:19
10
杨秋野.
论共犯论中的区分制与单一制理论——折衷说之探索[J]
.荆楚法学,2022(2):103-119.
被引量:1
1
易杰峰.
论刑事案件立案管辖的调整[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1994,17(5):3-6.
2
蒋惠岭.
法院内部运行机制中的司法规律[J]
.法制资讯,2014,0(9):53-55.
被引量:4
3
邢孝平.
刑法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划分探析——兼谈97《刑法》第17条[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12-14.
4
汪珊.
“四分法”确保党员冬训全覆盖[J]
.当代兵团,2014(3):36-36.
5
方堃.
解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司马光“取人四分法”谈起[J]
.党政干部论坛,2010(1):21-23.
6
曹海青.
四分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行政职责新解[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8):71-73.
被引量:2
7
推行“底线管理四分法”畅通不合格农村党员“出口”[J]
.宁波通讯,2013(5):68-69.
被引量:1
8
本刊编辑部.
评说“底线管理四分法”[J]
.宁波通讯,2013(5):70-71.
9
詹学农.
中国古代民法渊源的鉴别问题[J]
.比较法研究,1987,1(2):60-66.
被引量:5
10
韩亚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发展道路问题的再认识[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3):52-57.
法学研究
198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