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1-28,共8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黄甫全.论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8-13. 被引量:17
-
2王永红,黄甫全.课程现代化:跨世纪的思考——首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2):1-9. 被引量:29
-
3张廷凯.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1997(下)[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2):10-16. 被引量:23
-
4金学方.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的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1997,17(1):1-3. 被引量:2
-
5黄甫全.课程本质新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16(1):21-25. 被引量:25
-
6马立.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若干说明[J].课程.教材.教法,1992,12(11):4-10.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102
-
1黄仙明.发电机进油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06,8(11):41-42. 被引量:1
-
2韩例芬.课程观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4. 被引量:6
-
3傅善怀.农村中学数学进行学案教学的意义[J].科学咨询,2010(2):83-83. 被引量:1
-
4和学新.新课程:对现行课程的变革和超越[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2(3):64-67.
-
5陈彩燕.从知识、经验到发展资源——论教师的课程观转向[J].课程教学研究,2012(5):9-13. 被引量:2
-
6昌志诚.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6):41-45. 被引量:3
-
7陈辉.近20年我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127-134. 被引量:1
-
8李四友.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试验对教学工作的要求[J].教育学术月刊,1997(5):65-67.
-
9刘家访.从课程的概念界定看我国课程研究的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4):16-21.
-
10廖诗艳,黄甫全.网络教育中的隐蔽课程:概念、特征与文化建构原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0):42-4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332
-
1罗生全.全面而有质量的人的发展:课程评价的价值归属[J].教育发展研究,2020(10):3-3. 被引量:8
-
2曾枝盛.“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学术研究,2004(7):53-57. 被引量:22
-
3张肇丰.中小学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研究(下)[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5):11-17. 被引量:6
-
4高峡.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6):52-58. 被引量:24
-
5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0(2):31-38. 被引量:182
-
6袁爱玲.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20(5):39-42. 被引量:92
-
7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20(5):56-60. 被引量:287
-
8廖哲勋.论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改革[J].教育研究,1999,20(7):59-65. 被引量:34
-
9谢登斌.跨世纪课程现代化与课程文化新思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1):38-41. 被引量:3
-
10吴汉民.表达·抽象·归类——关于概念发生的探讨[J].哲学动态,1999(2):26-2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8
-
1马金晶,杨屿航.特殊教育研究应用于特殊教育政策的基本模式[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1):123-126.
-
2刘昕.新中国70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嬗变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1):43-56. 被引量:29
-
3张志强,王雪坤,勾德明.大学本科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S1):57-58.
-
4刘家访.从课程的概念界定看我国课程研究的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4):16-21.
-
5靳玉乐,李殿森.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J].教育学报,2005,1(3):8-18. 被引量:18
-
6陈彩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4):74-78. 被引量:3
-
7高天明.课程理论研究的方法与逻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1):121-125. 被引量:2
-
8200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93-93.
-
9高天明.课程研究的范式:本土化与中国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57-61. 被引量:4
-
10彭虹斌.论《课程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范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4):118-1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27
-
1马金晶,杨屿航.特殊教育研究应用于特殊教育政策的基本模式[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1):123-126.
-
2雷明,罗瑞,郭文强,谭乔阳.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知识图谱及文本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S01):123-136. 被引量:1
-
3张燕,孟凡丽.知识接受与意义建构交互融合:走向深入的学习参与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53-58. 被引量:5
-
4张少净,陈泳秀,王柯,牛伟忠.“体教融合”理念下百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创新路径与实践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7):100-103.
-
5张又匀,王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策略探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4):51-52.
-
6马卉君,马成亮,姚蕾.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评价的学理逻辑与实践路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2):107-116. 被引量:6
-
7梁静,宋乃庆.生命旨归与危机理性:全民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逻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66-75. 被引量:8
-
8钟雪鸿.加强职业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1-2. 被引量:2
-
9彭玉泉.IT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历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55-55.
-
10詹桂芬.课堂载体论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5-7. 被引量:1
-
1黄忠敬.后现代课程观[J].早期教育(上半月),2004(7).
-
2于海波,孟昭晖.如何理解课程[J].早期教育(上半月),2004(7).
-
3刘兵.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0(28):260-260. 被引量:1
-
4赵春霞.新课程改革的魅力[J].青海教育,2003(10):19-19.
-
5王玉.浅谈作业评语的专业性与教育性[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12):29-30.
-
6张耀辉.高中生物新课改之我见[J].东西南北(教育),2012(1):161-161.
-
7李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2):18-19. 被引量:2
-
8容中逵.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当前我国课程实践的定位[J].基础教育研究,2003(7):15-17.
-
9魏月侠.对我国新课程评价体系的认识[J].衡水师专学报,2004,6(3):88-90. 被引量:3
-
10陈珠花.“综合实践活动+作文”的课程范式[J].校本教研,2009(1):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