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柏拉图与叶芝跨越时空的探寻之旅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追求和探寻是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柏拉图和叶芝分别在各自的作品中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虚幻的,一个真实的;一个物质的,一个精神的;一个短暂的,一个永恒的.在两部作品中,作者都描绘了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旅程,而这种旅程被赋予了双重含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其共同的探寻主题.
作者
张敬品
石广清
机构地区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译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9-212,共4页
TRANSLATIONS
关键词
柏拉图
叶芝
拜占庭
探寻
虚幻
永恒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冯昊青,胡祎赟.
困境囚徒与光明使者——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探析[J]
.红河学院学报,2006,4(6):13-15.
被引量:2
2
欧阳芸.
柏拉图"洞穴比喻"解读[J]
.天中学刊,2005,20(3):38-39.
被引量:7
3
(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M],2002.
4
查良铮译..英国现代诗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1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田海平.
柏拉图的“洞穴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6-21.
被引量:19
2
杨寿堪,吴圣正.
解读柏拉图理念论[J]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20-24.
被引量:9
3
李朝东.
意志自由与责任承担[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4):1-6.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7
1
饶彬成,杨英娟,刘双艳,郑桦.
如何走出洞穴——《理想国》"洞穴喻"解读[J]
.山东青年,2019,0(6):206-208.
2
王怡.
On Plato's Allegory of The Cave[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3):11-12.
3
李安乐.
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对立:柏拉图思想中的两分倾向——对柏拉图“洞穴的比喻”的解读[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4):32-34.
被引量:1
4
于洋.
研究《理想国》中权力伦理的当代价值[J]
.科学与财富,2015,7(7):46-46.
5
张燕.
乡镇管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策略[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12):54-56.
被引量:2
6
冯晓洁.
解读柏拉图“洞穴比喻”[J]
.武夷学院学报,2016,35(8):10-13.
被引量:1
7
于凤玲.
走出洞穴 接受“光”[J]
.东西南北,2019,0(15):91-91.
1
孔庆源.
浅析张爱玲笔下的父亲“鸡肋”形象[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2):92-92.
2
王云.
“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的“鸡肋”——论张爱玲笔下的父亲形象[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2):73-75.
3
肖飞.
浅谈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翻译[J]
.校园英语,2014(23):172-173.
4
承灵.
我把爱情弄丢了[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下),2012(4):23-24.
5
陈建军.
却说是“呆”两般“情”——呆霸王薛蟠之呆的双重含义[J]
.红楼梦学刊,2008(5):330-335.
被引量:1
6
沈曙东.
朱熹“李太白始终学选诗,所以好”说刍议[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22-25.
被引量:1
7
俞仁谊.
浅析《一小时之梦》[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3):82-84.
8
武歆.
“文学自由谈”的双重含义[J]
.文学自由谈,2015,0(6):170-172.
9
李筱洁.
解读《斯通与骑士伙伴》的后殖民互文性[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3):45-48.
被引量:1
10
刘军.
湖南80后新锐散文扫描[J]
.创作与评论,2014(24):72-76.
译林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